近年来,界首市委编办严格按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要求,多举措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充分发挥实名制信息系统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作用。
一、推深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实名制管理的科学性
界首市委编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阜阳市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责任分工和协调制度,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界首实际的管理模式。一是先后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工作人员编制理顺工作的通知》、《界首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入编、工资审核、财供工作操作规程》、《界首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借调管理办法》、《界首市乡镇、街道站所人员管理办法》、《界首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界首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办法(试行)》和《界首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逐步织密管理制度体系。二是本着“坚持政策、按程序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公正、公开、监督;坚持先行政后事业,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坚持人随职走,编随职变;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对经市委常委会、市人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的职务调整、调动、新进等涉及到编制调整、入编等人员,会同两办、纪检、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召开编制理顺会议,集中现场办理编制理顺事项。截至目前,共理顺人员编制75批,14426人次。三是将机构编制管理执行情况纳入科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将部门贯彻执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相关规定情况纳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和机构编制评估中,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写入报告,存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
二、落实动态维护管理,确保实名制管理的及时性
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以安徽省财政专网为支撑,建立了编办与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横向互联平台,各单位坚持日常维护管理,充实数据库内容。依据党委政府有关任职文件、编委核编文件和组织、人社部门提供的退休文件对机构设置、编制调整、领导职务职级变动、人员流动、人员信息等事项及时补充、更新,做到文件通知下达,数据同步更新。结合机构改革,我市2019年全面推开半年报制度,针对原编制管理册内容信息不适应机构编制管理新要求以及与实名制系统信息不对应的状况,及时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册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并重新印制红色行政、蓝色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册5000册,以机构台账及编制册为基础,对实名制数据库中的机构设置、编制台账及实有人员信息进行规范和完善。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现了“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的目标要求,也压实了各部门单位信息维护责任,坚持“变动即调整”,凡涉及机构、编制、人员等信息变动,及时进行系统信息维护工作,真正实现动态化管理。
三、提供数据应用服务,确保实名制管理的实效性
为充分发挥实名制系统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切实用好用活实名制系统数据资源,近年来,市委编办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完成了我市干部任免、公务员工资套改等摸底汇总工作,配合组织、人社部门完成空缺编单位的人员招录(聘)、人才引进、政策性安置等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完成预算决算、人员调资。同时,为巡察、审计、教育、卫健、扶贫、退役军人、民政等部门提供实名制数据服务,确保了系统实用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四、探索建立“四个一”制度,确保实名制管理的安全性
实名制管理系统涉及大量的机构和人员信息,保障数据安全尤为重要。一是对各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和具办人员进行备案,要求凡互联单位涉及实名制系统分管领导、所在业务股室、具办人调整,必须及时与市委编办联系,进行重新备案。二是在学习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四个一”实名制数据安全制度,即:一名管理员、一个用户名、一个登录密码、一台专用电脑,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规范实名制系统管理员的修改、查询、审核管理权限,确保了实名制管理的安全性。